風雨之後是彩虹 —兒子的文禮書院之路
編者按:王紹春先生是大陸最早的一批讀經家長,在質疑聲中多年來堅持讓兒子王泰恆接受讀經教育,如今王泰恆入學文禮書院兩年有餘,各方面的表現堪稱優異。泰恆爸爸「大陸讀經第一爸」的稱號當之無愧。本文根據王紹春先生2015年在黃河孔子學堂的演講整理而成。
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文禮書院王泰恆的父親王紹春。在讀經圈裡知道王泰恆的不少,但是知道我的人不多。我常說我是「父以子貴」。首先聲明,我不是讀經圈的人,跟董可賢老師不是「一路人」。跟大家一樣,我也是一名讀經家長,十三年以前,選擇讓兒子走讀經這條路,經歷過很多事情,這次董老師讓我來分享我這十幾年來陪孩子讀經走過的路程,希望能對在座的各位徬徨的家長,提供一點借鑑:到底你的孩子應該走什麼樣的路,應該學什麼樣的知識,
應該怎麼學
首先向各位報告一個消息,在7月份,萊州市教育局的領導組織全萊州市優秀的一百多位老師,浩浩蕩蕩地開進了萊州市王財貴經典學校的教室,向私塾學習如何讀經,為什麼要讀經。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私塾是沒有名分的,教育局隨時可以查封,但是今天,教育局組織老師到私塾學校學習,這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經典教育已經開始讓政府部門認可了!那一天我去了之後感觸特別深,我感覺特別驕傲。因為這十幾年以來,我們的經典教育走過了一段艱辛的路程,比如「孟母堂事件」,我們也經歷過上著課,教育局的人帶著公安、工商就去查的事。
但是近年來,在我們習主席的大力倡導下,在山東省委宣傳部帶動下整個山東省都開始倡導經典教育。我們萊州的一些私塾已經批下了正式的小學資質。所以在座的各位家長,現在你再讓孩子讀經,就不用擔心學堂沒有資質了,這也說明讀經教育確實是得人心的。
我對當今體制教育的反思
我接觸到讀經,是在2002年的時候,王財貴教授到山東煙臺萊州第二實驗小學做一場公益的講座。當時我沒有去,我太太去的,聽過後帶回一些光碟來,跟我說感觸很深,感覺這個老師講的對我們孩子未來的教育很有用。然後我就看這些書,看光碟,其中就有《一場演講百年震撼》。我看了一遍,不過癮,看不明白,又第二遍看,我連著看了15遍,一邊看一邊反思當今的教育:
首先,從自己的從學歷程,我感覺學校教育對自己的成長沒有多大作用。我和我太太兩口子都是八十年代大學畢業生,我們走過了小學、中學到大學這一段路程。我相信在座的家長很多都是高學歷的,大家有沒有反思過,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我們所學的東西到了社會上,到底有沒有用?你花了十多年時間,花了很多金錢和精力,你學的東西對一生的成長到底有沒有用?
我感覺對於我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因為我是學食品工程的,畢業到了工廠以後,我發現大學學的知識基本用不上,甚至都趕不上一般的工人。因為他們至少會幹活,我到生產線都不懂怎麼幹。從個人成長上講,雖然在學校學了很多知識,但是在為人處世方面特別差,不知道怎麼做人,不會與人交往。我們這幫大學生當年都是學習非常努力成績特別好的,但只是因為下笨功夫學這些知識,學完以後卻沒有用。在座的家長們可以想一下,你們的孩子大學畢業真正能從事本專業的有多少?我們那時候班裡三十幾個同學現在從事本專業的不過二三個人。這對教育資源來說也是極大的浪費。
第二點,我的孩子2002年時上小學三年級,從幼兒園開始到三年級,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都特別好,在班裡當班長,每年都是三好學生,在家族裡,就這一個男孩子,老人也是很寵愛,所以他很有優越感。
雖然在別人眼裡我的孩子很優秀,但是在我眼裡這種狀況並不樂觀。中國有一句古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所以我感覺這不是個好事,因為我看到太多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很優異,但是他的抗挫能力很差。他只能接受表彰,不能接受批評,這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因為即便你再優秀,到了更優秀的一幫人群中你也就顯得不那麼優秀了。而一旦顯不出來你的優秀之後,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的話,就會自暴自棄乃至想到自殺。
在西安有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找了半年工作沒有找到就跳樓自殺了。人的一輩子就是從學業到創業到事業的過程,他找不到工作就自殺,學業不成也會自殺,創業不成也會自殺,事業不成更會自殺。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可是大家想想我們現在培養了多少這樣的孩子?
這是第二點,恰恰因為感覺孩子太優秀,不能再繼續「優秀」下去。我們家長要反思: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很優秀,你是否會沾沾自喜?我告訴你不要高興得太早。
第三點,我不是衝動的人,但是看過王教授的視頻之後我熱血沸騰。我覺得我的孩子就應該追隨這樣的人。現在看我是走對了,今年五月份北京的全球私塾聯誼會上,王財貴教授在會上三番五次地強調,是「王財貴」私塾聯誼會。這是在說私塾聯誼會是他自己的嗎?不是的。這說明這個男人是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男人。不管經典教育是成還是敗,他王財貴敢承擔這個責任。所以說把自己的孩子交給這樣一個已過耳順之年還敢擔當的高人,我特別放心。
基於這樣三點原因,當時我跟太太商量,決定要把孩子送到私塾學校讀經。
坎坷而堅定的讀經之路
但是當時跟我父母商量,我父母不同意,跟我岳父岳母說,他們也不同意。他們認為不能不上學,那樣就把孩子害了。這樣就拖了一年多,到孩子五年級了,家裡還是沒有一個贊同的,我實在是「忍無可忍」,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因為王教授說讀經教育最好的時機是十三歲以前!
在這段時間,我和太太也一直在全國範圍尋找讀經比較好的地方,聽說煙臺有個私塾是讀經的,離家比較近,經我考察也覺得很好。於是2004年大年初五的時候,我自己做主,讓太太在家裡安撫老人,我帶著孩子悄悄地踏上了探索讀經之路。
我和兒子到了煙臺的一家私塾,之後跟他攤牌說想讓他在這讀書。孩子剛聽到之後死活不同意,因為他放不下在學校的那種榮耀,放不下那些老同學。我就請私塾的老先生幫忙做孩子的工作,老先生很有智慧,沒有多說,只是當著孩子的面表演京劇京胡以及書法繪畫。兒子感覺非常好,很佩服老人的才氣,第二天一早就主動找到我說:「爸爸我先在這學一段時間吧。」於是兒子的工作我就做好了。
緊接著我就急忙趕回家,結果家裡已經鬧翻天了,老父親見到我就要和我拚命,質問我要把孩子怎麼樣。因為在爺爺心中,他的孫子非常優秀,視這個孫子為老王家傳宗接代的寶,我斷送了孫子在體制里的前途,老人非常失望,所以整個一年就沒搭理我。第二年過春節仍然沒搭理我。我的所有親戚在我跟前都說我把這個孩子弄瞎了。甚至我太太到青島去,她的一個同學當著我太太的面就罵我們:「你們兩口子真不是東西,在學校學習這麼好的一個孩子,眼看就能上清華北大,就因為你們兩口子的無知把他給瞎了。」其實當時我們心裡對經典教育的未來也不是很清晰,只是覺得讀經典比義務教育要好一點而已,也沒有太堅定的信念,所以聽到這些話我們心裡特別煎熬。
這頭按下不說,家裡亂就亂吧。孩子在煙臺上學,待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課程以教琴棋書畫、京劇京胡為主,教讀經的時間相對就少,這與我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應該說在他的年紀學點京劇、書法確實有一定的好處,可以說我兒子在煙臺學習期間奠定了他一生藝術修養的基礎,所以他現在能唱個京劇,寫個書法,還不錯。在這一點上我們全家一直都非常感謝贏寶齋的宋玉生老先生,但是我們最需要的還是經典。這一年裡我認識了好多煙臺的家長朋友,我們四五個家長,有千萬富翁,有下崗職工,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整天在一起商量,說我們是為了讀經典來的,現在讀經占的比例比較小,怎麼辦,最後說不能在這讀了,要換地方。
當時讀經的學校特別少,讀經學校的老師也不知道怎麼教。這個時候我們就想到了萊州趙升君老師的讀經幼兒園,因為當初請王財貴教授到萊州講課的就是這位趙升君老師,他在萊州以幼兒園的名義開辦了一所讀經學校。我跟趙老師說明我們聽了王教授講座之後離開了之前就讀的萊州二小的情況,但趙老師對我說他開的是幼兒班,大的孩子不能接。結果我就三番五次給他打電話,最後我乾脆耍潑:"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我不是一個孩子,是好幾個孩子,來了你就可以成立一個班。你不同意也得同意。"最後趙老師終於同意了,於是我們十幾個孩子就一起拉著行李,浩浩蕩蕩地回到了萊州。
當時一起到趙老師學校的大概是11個孩子,立即就成立了一個班,按照王財貴教授的老實大量讀經理念進行教學,由趙老師親自帶課。我們家長就開始「幫助」學校成長——就是不斷地挑毛病。你這個伙食應該怎麼辦,教學上應該怎麼辦,要加上什麼內容……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家長要求多了,要求加英語的,要求加數學的,要求半天讀經半天學文化課的。當時不是學校給我們開家長會,是我們給學校開家長會,一個人提意見沒有效果就聯合所有家長一塊去。但是當時趙老師很堅定:「我這是讀經的,你想學別的,到別的地方去,這裡只賣饅頭,不賣包子!」教學上沒有採納我們家長的一點意見。結果真的是很神奇,這個由十幾個孩子組成的班級氛圍很好,一周的時間最多就可以背五千字左右的經典,相當於一部《老子》。
其實我在送孩子去讀經之初,自己也開始讀經,選擇的就是篇幅比較短的《老子》,並用一個月時間背了下來。這對我的影響特別大,因為當時會比較迷茫,親自讀了經典之後感覺特別受益,感覺活了這麼大歲數,好多道理都不懂,簡直是白活了,而這些道理都在經典上。所以對於讀經家長,當你對孩子讀經典有疑惑的時候,當你還不了解經典能給你的孩子帶來什麼的時候,我建議您可以自己親自讀一讀,把《論語》或者《老子》讀個幾百遍,當你找到感覺的時候,把孩子送去讀經時信心就會很足。我正是親身感受到了讀經的好處,才能讓兒子從體制學校退學,並且堅持了十幾年的時間。如果家長對讀經沒有概念,沒有信心,那你的孩子在讀經典的路上就不會走得太遠,大多是半途而廢,這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讀經家長的理念非常重要。換句話說,各位家長你們對經典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將決定你孩子的未來!這也是我唯一引以為傲的地方!因為我把一個優秀的在校學生送到了讀經教育里,並且堅持了下來,即便孩子不會成聖成賢,但至少他會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成為一個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乃至傳播者!
用理性的心態面對孩子的錯誤
在這十幾年的讀經過程中,孩子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也有不聽話的時候,但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有好多周圍的人會說:你的孩子讀了那麼多經典怎麼還會犯錯誤呢?他們就用這樣嚴苛的標準來考量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讀經的孩子麵臨著雙重的壓力:不但要比同齡的孩子要優秀,還不能犯同齡的孩子犯的錯誤。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我的孩子在讀經之初也是不能沉下心來,讀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會有些小聰明。舉個例子,在2006年的時候,上網剛剛普及,非常盛行。我們私塾學校是沒有網絡和電視的,更沒有手機。這些孩子特別想上網,但是學校不允許上網,也沒有周末,怎麼辦呢?這幫孩子就想了個辦法:晚上十一點學校老師都休息以後,他們就集體起床,爬上高高的圍牆,翻出去上網。第二天早上五點鐘起床時,裡面沒去上網的孩子把門打開,放他們進來,像早上剛起來一樣。結果時間長了就漏出馬腳來,因為晚上不睡覺白天不是睡覺就是打呵欠,然後就東窗事發了,老師把孩子全部攆回家去反省。
在這個問題出了之後,我特別惱怒,因為當時我們壓力特別大,讓孩子從體制學校退學,去讀經典,如果讀不好,我怎麼跟老王家的列祖列宗交待?所以當時我特別想揍他,但我太太護著他。我冷靜了下來說:不打你也可以,寫檢查,把所有的經過寫清楚,把你對上網的危害程度寫清楚。他寫了一遍之後我就帶著檢查去學校落實,是不是像他寫的這樣,結果第一遍寫的都是謊話。回來接著讓他寫第二遍,第二遍寫得跟事實有點差不多了,我再去學校跟老師同學落實,回來以後跟他交流:你這寫得還不全面,有交待不清楚的地方,態度不誠懇,再寫第三遍。這時候他已經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認認真真地寫出了來龍去脈,我拿著寫的檢查再到學校落實,這回寫得就基本符合了。再讓他回學校,當著老師的面,誠懇地檢討,然後跟老師商量,獲得老師的諒解,才回到學校上學。從那以後,他便改掉了這個毛病,再沒有偷跑出去上網。
所以孩子犯錯誤不要害怕,而是要去正確面對,解決問題,當你把問題一個個解決之後,孩子也就成長了。不要像我們今天好多家長一樣害怕孩子犯錯,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就好像天塌下來一樣。
讀經十年何去何從?
就這樣在趙老師的學校讀了幾年,萊州的學校要遷址到遂昌。這時孩子到已經到了上初中的年齡,我再一次自己作主,選擇讓孩子繼續讀經。不出意料,這樣的決定再一次迎來了家人的極力反對,不過我的心中很堅定,沒有絲毫動搖,這是一個原則問題。並且我早已有了心理準備,因為當你做出這樣的決定之後,一定會面對很多的不理解。於是孩子沒有上初中,跟隨學校到了遂昌。
轉眼間孩子已經將近二十歲了,王財貴教授說,讀完三十萬經典要到書院去讀,當時書院還沒有成立,何去何從?作為一個家長,感覺很恐慌,也很迷茫,一時間沒有了方向。孩子的情緒也產生了極大的波動,自己離開家到青島的一家私塾去實踐,幫助教學、辦暑假班,在那邊經過老師的指點和開導,他心裡漸漸踏實了。
這時,正趕上2013年高考,兒子就決定參加當年的高考試試。試想下:一個小學五年級輟學,初中、高中都沒上的孩子,現在要高考,現實嗎?很不現實。我就問他:“你有信心嗎?”他說:“我感覺沒有多大問題。”經過多年大量讀經,他也比較有信心。其實他也並不是真正想去上大學,只是想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就動員所有的社會力量,找了一個所高中,插到高三班裡。這時距高考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我們知道,光憑文化課肯定不行,就報考了藝術學校,文化課的分數線就會低一些。但是兒子還不想報考那些二類的學校,直接報的中央財經大學。現在回想起來兒子這樣做是對的,他知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這就是智慧。
我們報了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的書法專業,春節剛過我就領他到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考試,第一場考的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書法課,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考試,結果有點緊張,就沒有考上,第二次到中央財經大學,有點經驗了,就很順利地通過了中央財經大學書法專業課的考試。我們說讀經的孩子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像我兒子之前從來沒有系統性地學過書法,讀經學校裡面也沒有專業的書法老師,他就憑著自學,就通過了專業的考試。因為經過大量讀經之後,有個特點,就是學某件事時心會立刻靜下來,這就是一種非常強的自學能力。當一個人具備這樣的學習能力時,不管學什麼,都是很快的。
中央財經大學專業錄取回來以後,三個月的時間,全力以赴地備戰高考。孩子之前從來沒有學過體制裡的內容,第一次模擬考試考了一百多分,第二次考了207分,第三次考了326分,在這樣差的學校能考到326分,基本上達到了二類的藝術院校錄取分數線。結果高考考了369分。雖然沒有被中央財經大學錄取,但是我的孩子證明了他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沒有上過初中,沒有上過高中,通過三個月的學習能達到上二類大學的水平,我相信如果能拿出一年的時間,讓他準備高考,考個一類大學也沒有多大問題。十幾年讀經培養了孩子極強的學習能力,以後不管他學什麼,我們都不會產生恐懼。
那麼,高考過後沒有考上怎麼辦呢?我就想讓他去社會上歷練上一下,孩子也特別聽話,他自己找了一個酒店要去打工,我說你去打工掙不了多少錢,那個活也不輕,能承受了嗎?他說我想試試,人生什麼都可以嘗試。結果他去了之後三天的時間就不想乾了。因為感覺特別陌生,還要侍候人,那些吃飯的人沒讀過經,也不怎麼文明,他就有些接受不了。我跟他說:既然你選擇了就應該堅持下來,我們約定在那鍛煉一個月的時間,不能兩三天就放棄了。他聽了我的話,定了心,回去之後又過了幾天就很順利地適應了,在酒店裡端茶,點菜,服務客人,都特別周到。一個讀了十年經的孩子去服務沒有讀過一點經的人,是很容易的。因為他很會處理各種矛盾,客戶的投訴,也非常有禮貌,酒店特別看好他。
所以當一個月時間到了的時候,酒店就死活挽留他,說你別走了,給你高的工資,但我兒子說我是來鍛煉的不是打工的,婉拒了酒店。通過這件事說明讀經的孩子是能上能下的。王教授在講課時舉過一個例子,如果你的孩子讀經之後,到了社會上,能把衛生間打掃得很乾淨,就不愁他沒有出息。另一個故事說,在日本有一個女議員,她在打掃衛生時能把馬桶裡的水舀起來喝,這樣的人是能低下身子做事的。現在的很多大學畢業生,他們是不屑於乾這些活的,所以差別就在這裡,一個人不能低下身子做事情的時候,他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入學文禮,不憂前程
經過這些歷程之後,我對兒子越來越有信心。結果好事連連,這個時候王財貴教授向我們拋來了橄欖枝:王教授辦的文禮書院準備開學,開始找這些早年讀經的孩子,通過一個同學,輾轉找到了我兒子。我們聽到這個消息,歡呼雀躍,讀了十多年,為的就是這一天。我們特別興奮,求學心切,接到通知第二天,就讓兒子到了北京,進入書院學習(按:2013年書院開學後,臨時場地設在北京)。
在書院老師願意教,學生也願意學,學習氛圍特別好,到現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兒子在教授身邊,成長速度特別快。進入書院以後,我看到兒子那種變化,人性的光輝在慢慢向外散發,他對人性的把握越來越準確,他能準確地分析每一個人的性情、狀態,他會用他的眼光去看,判斷應該與這個人接近還是遠離這個人,並且他跟自己不太喜歡的人在一起也能和諧相處。越來越越像教授。每次放假回來,都會侍候老人,做家務,堅持學習,我對他越來越滿意。
這麼多年下來,一直有人不斷在問,你的孩子讀經之後乾什麼?這似乎也是一個困擾著我們讀經界的一個問題。我的想法是,假如兒子再跟著王教授讀幾年的話,找不到工作,我就投資五塊錢,給他買個馬扎,讓他到我們萊州市最繁華的地方掛個牌子——“看相算命”。在香港,風水先生是最賺錢的一個行業,我也接觸過很多的風水大師,他們很少有背過整部《易經》的,我兒子背過了,在算命的圈裡背過《易經》的沒有幾個。所以他有這麼厚的文化基礎,就找個師父一點撥,養家糊口還愁嗎?說不定哪一天給哪個大款算準了,知名度一下子就起來了,我這個當爹的就拿著帽子收錢就是了。這是最差的一種職業了,所以說不要愁工作。
第二點,我們現在的經典教育,私塾教育越來越被大眾接受,如火如荼地發展,在讀經圈里當個老師,也是沒問題的。
再有,在遂昌的時候,有個大型的學校和國營企業,他們都預約我兒子畢業之後到他們單位上班。在青島時有一個房地產開發的老總,聽了我兒子的分享之後,說以後工作了能不能到我們企業來,一年的時間我就讓你當我的副總——當時兒子只有十七歲。一個十七歲的孩子讓一個房地產的老總看中了,並且要用一年時間培養成副總,所以讀經的孩子是不愁沒有工作的。
退一步講,如果最後兒子真的找不到工作,也不願意去算命,那他還可以做一件最偉大的事——傳承。我們老王家蓋個祠堂,讓兒子在裡面教本家的孩子讀私塾,讓我們老王家世世代代都在經典光輝的照耀下傳承。所以經典的教育太偉大了,當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時候,我們每一個家庭就會越來越和諧,整個社會就會越來越和諧,整個人類就會越來越和諧。
十年讀經路的思考
經典教育,從我這十幾年走過來,確實是不容易的,直到現在我的丈人也不能完全接受。但是現在再回頭去看,孩子同齡的同學好多都上了大學,大三、大四,快畢業找工作了,但是我跟這些家長交流的時候,他們特別痛苦,因為他們找不到工作。而我現在並不愁兒子的工作問題。所以在教育這條路上,誰贏了,誰輸了?是我贏了。
十一年前反對最激烈,指著我們鼻子罵我們害了孩子的那個同學,他如今是一個衛浴品牌在山東的總代理,千萬富翁,他的孩子在國外上學,今年要回國,因為太好高騖遠,也是找不到工作,導致他也是非常迷茫。十幾年前他以為我們一定會後悔,結果到今天他困惑了,我很明確。今年春節他到我家作客,公開承認我們兩口子是有智慧的,給孩子選擇這條路是走對了。
《論語》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太適合形容經典了,傳統文化也是在凋零和生長的過程中,這一百年來凋零的速度快一些,但是沒有完全凋零。王教授說:“只要有一個人讀經,孔子就還活著。”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讀經,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聖人回來。
我們各位家長,我們看孩子的未來不要只看眼前,別人的孩子找了個好工作,當了個領導,掙了很多錢,就羨慕他們。不要只看表面這些,而是要看孩子在人性方面的成長,只有開發人性,才能真正讓孩子成長。什麼叫人性?我的理解,人性就是光明向善的。
中國社會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知識沒文化還自以為是的大學生。比如說我原來是做食品行業的,為什麼不干了呢?就是因為良心上過不去。現在我們入口的食品,農殘不說,單是添加劑就夠害人的了。香精、色素、防腐劑,這些東西誰研究出來的?就是近代我們國家培養的大學生,他們不是讓社會在進步,而是讓社會在倒退。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現狀,但是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德行的話,他就不會去幹這些害人的事。我在自己幹的時候,最輝煌的時候一年可以賺五六十萬,但是我競爭不過那些沒有道德底線的,比如我放防腐劑,是不能超過千分之一的,但是他們沒有這個概念。現在的火腿腸,我們上學時學的是保質期不能超過14天,現在買回家140天也壞不了,它變乾了也不會壞。所以說現在的教育是該反省的時候了。而我們的經典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德行,讓孩子知道君子如何如何,小人如何如何,讓他從小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人。反之,如果一個人沒有德行,知識越多越可怕。
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我兒子的讀經歷程,衷心希望在座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早日送你們的孩子去私塾讀經,越老實越好越大量越好,等你的孩子到了十四五歲,背了三十萬字,再跟著教授十年八年到他們二十四五歲的時候,他們的能力是你無法想像的,在古代二十幾歲當縣官做太守的大有人在!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你自己去看歷史吧!
所以我現在後悔沒有早接觸經典教育,早一點讓孩子讀經,而你們是幸運的。如果從現在開始把孩子送到私塾,按照王財貴教授關於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你們的孩子一定比我兒子更優秀,下一個在台上分享的一定會是在座的各位!千萬不要像某些家長一樣急功近利,埋下一顆種子,兩三天就要扒開看看,長沒長芽。一定要有耐心,讓你的孩子在經典的熏陶下成長,長大了以後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才能把這一生過得更好,讓你整個家族過得更好!
衷心感謝董可賢校長,感謝各位家長!祝福你們的孩子健康成長!祝福經典教育越辦越好!謝謝!
本文刊載於2016年《讀經》雜誌第三期專題欄。